yl23455永利(中国)官方VIP网站-App Store

 
 
“十三五”本科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3-31   浏览次数:1085

院教〔201678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yl23455永利(中国)官方VIP网站-App Store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为提升我校课程建设水平,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yl23455永利(中国)官方VIP网站-App Store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培育一批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有效和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的课程为任务,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按照引进改造建设的思路推动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壮大优质课程体系,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总体目标:围绕学校专业建设要求, 统一思想,更新理念,着力进行课程基本建设,大力扶持优质课程,积极建设重点课程,努力培育精品课程,以点带面,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全校本科课程建设,建成一批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社会反响强的优质课程;整合优质课程资源,逐步推动网络教学与在线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夯实创新与创业教育通识基础课,增设创新与创业教育通识选修课,构建创新与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主要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根本,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引建结合的原则。

引进具有行业与社会影响力的优质课程资源,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本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欲建设,多管齐下,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3动态建设原则。

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授方法,力求成熟一门、立项一门、建设一门、应用一门。

4分级分类的原则。

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四级课程建设体系,结合专业现状与发展规划,以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由教育部、教育厅立项建设的各类课程)建设为重点,集聚优质资源,集中优秀师资,重点突破,有计划,有步骤,分门别类,做好课程建设。

三、主要任务与具体目标

(一)主要任务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库中的具体课程建立课程组,建立健全课程负责人制度,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主持课程建设工作、全面负责课程建设。明确对应的课程组的成员,配备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队伍,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适应学科专业发展、满足教学需求、整体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相对稳定的教学yl23455永利官网,确保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引进、外聘、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加具有行业背景和行业经验教师数量,进一步增强教师实践能力;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制定相应政策,培育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优化课程体系。

构建涵盖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个性发展平台、综合实践平台组成的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试行通识必修课分层次教学改革,增设新生导论课;进一步规范通识选修课课程模块,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重点打造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教育行业标准,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重构教师教育课程;打通专业教育实践各环节,推行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紧扣人才目标和规格要求,兼顾时代性、先进性、适用性的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力求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4加强教材建设。

积极选用获国家或省部级的优秀教材或规划教材、经典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支持教师编写质量较高、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自编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加强实践课程教材建设,覆盖全部独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编撰教材、讲义或指导书。

5改革教学内容。

要坚持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将行业和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删减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去掉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突出知识的应用性,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能够熟练运用知识与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能够学懂学会会学。

6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师生有效互动,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建设基于云的教学环境,搭建为泛在学习提供支撑的教学条件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推进网络协作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信息化网络学习模式。

7优化课程教学手段。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积极加快慕课建设,依托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推动课程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鼓励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师与学生在线与线下的互动,培养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完善学生在线网络课程学习学分认定、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升学校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8推进课程考核改革。

鼓励教师大胆改革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从重视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向注重全过程考核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做到考前有计划、过程有监控、考后有反思。

9强化实践课程教学。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完善各环节质量标准,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双创教育,注重在素质拓展课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不断完善素质拓展和标志性成果培育机制。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校企共建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课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0加快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

加快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依托网上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建成具有学校特色与优势的MOOC课程,申报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加入校际课程共享联盟,面向社会公开授课,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MOOCS建设。

11完善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课程教学评估实施办法、同行听课、专家听课、学生座谈会、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制度,按课程类别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管理人员评教、督导评教。并接受校、院组织的评估检查,以评促教,以评促建,针对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现有课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检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重立项、轻建设的问题,充分发挥已建成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具体目标

1课程基本建设

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精神、国家及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修订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的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所有必修课程均要建立课程组,明确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的成员,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使所有课程达到合格目标。

2具体指标

1)结合我校课程建设实际,作为我校师资与课程建设的有益补充,继续与知名企业、各校际课程共享联盟及课程平台合作,引进和整合国内外高校精品优质在线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共享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每年引入优质课程不少30门。

2十三五期间,所有专业核心课及学科基础课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完成数字化资源建设,建设网络课程总数达500门;全校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的课堂比例达到总课堂数的20%。推进网络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整合,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提高优质课程资源支持。

3在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等方面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0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0门以上;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4)双语课程建设

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适应教育教学国际化发展形势,分步建设20门双语课程并投入教学实践。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课程建设应以学校总体规划为先导,不断完善各学院、各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和具体课程的建设规划。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要加强对课程建设的指导,各学院要将课程建设纳入重要会议议程。

2强化教改立项研究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

为保证课程建设内容的不断更新,学校重点支持与课程建设关系密切的,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为内容的研究项目,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及时融入课程建设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学条件

为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目标,学校在教学建设经费中,拿出专款用于课程建设,并根据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投入力度,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建设基于云的教学环境,搭建为泛在学习提供支撑的教学条件(如智慧教室、网络学习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推进网络协作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信息化网络学习模式。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程建设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逐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范畴。

5健全课程评估机制,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建立健全本科课程评估实施办法,通过评估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完善课程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课程的评选立项,并对通过立项的各类课程定期进行督导和评估,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年十月二日